本文試圖從供應鏈應用及供應鏈金融應用的業務架構的角度出發,討論區塊鏈技術底層技術,并分析如何在供應鏈及供應鏈金融的業務中應用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是一個新興的概念,但組成區塊鏈的技術實際一點都不新:如非對稱加密技術, P2P網絡中的分布時存儲,共識過程的技術。讓我們回顧供應鏈系統常用的技術就能更加了解,特別是區塊鏈底層技術解決問題和供應鏈系統中要解決問題實際是類同的,甚至未來區塊鏈面臨的問題也和供應鏈系統面臨問題是類似的。
數據交換通訊與共識問題
供應鏈系統要解決一個主要問題是企業之間的數據交換通訊問題。 一般來說, 市場上產品主要有兩種類型解決方案: 一種是由供應鏈的核心企業構建一個系統, 讓上下游的企業使用核心企業的系統。當然這種系統這些年逐步從傳統CS 結構系統,轉化為門戶,或者是SaaS 云化的系統。 它把企業之間數據交換問題轉化為系統內部數據處理問題, 讓數據交換通信變成不是問題。 但這類產品在推廣使用程度取決與核心企業對生態伙伴的掌控能力,當核心企業的上下游企業需要與多企業進行業務協作,就不得不面臨使用多個無法整合的系統。依靠中央系統比較適合緊密生態群體如文瀝供需鏈中分公司管理、控股或專營經銷商管理系統。
另一種供應鏈系統搭建方式就是在多系統中通過通訊的方式來解決數據交互的問題。國際上比較多的方式是類似EDI,ebXML,RosettaNet 等國際標準文檔交換技術或叫做廣義EDI, 國內應用比較多的是Web Service或者API 技術。
EDI 技術在互聯網興起的過程中,從最早的VAN(Value Added Network)發展到互聯網上, 為解決互聯網上數據交互的安全性和不可抵賴性, 實際上也是使用非對稱加密技術, 對傳輸文檔進行加密和簽名, 并通過回執及重試等多種方式保證數據交互的可靠性。 EDI 技術在國際應用廣泛,但在中國卻有點水土不服, 究其原因是EDI 實施成本偏高(實際上現在區塊鏈也有這個問題), 而中國又處在經濟高速發展階段, 業務模式變化比較快, EDI 實施成本更高的問題。
在EDI 互聯網技術興起中, 另一項技術XML 技術也在興起, 隨后發展出Web Service 技術來進行數據交互。特別是近年移動應用的興起,為能快速進行應用整合,大家覺的Web Service 還太重,又進一步發展出API 的數據交互技術并得到大量推廣應用。 所以目前國內大量電商和供應鏈系統數據交互的方式的通過API 方式進行處理。
API 方式交互最大的優點是實時,簡單,易用,解決掉EDI 實施成本高的問題。 但EDI 很多的優點也是API 技術的缺點如:如大批量數據交互,數據交互過程中的不可抵賴性, 可追蹤性等問題。 文瀝的網關軟件(B2BGateway 和API Gateway)實際是是融合EDI 數據交換及API 技術,在不同的業務場景中,組合使用兩種技術。交易銀行可使用強大的網關技術構建供應鏈數據整合和交易場景融合等稱為交易銀行網關。
協同式的供應鏈系統另一個問題:共識問題。雖然有數據交互,但每個系統各自記賬, 由于各種原因,系統長時間的運行后往往導致各自系統最終計算的結果不同(如應付款, 庫存等), 傳統的解決這種問題的方式是定期對賬。對賬如何對呢?就要求系統記錄臺賬,臺賬就是流水賬,實際上有點類似區塊鏈中后一塊鏈指向前一塊鏈。 如發現差異,對賬就是找到兩個鏈從哪里開始分叉(不同的點),然后人工處理中間的差異點。 只是供應鏈系統對賬僅僅的兩點之間對賬, 區塊鏈上是多點對賬, 解決共識問題。
新的挑戰和區塊鏈應用
供應鏈系統中的數據交互和對賬技術實際上能比較好處理兩個企業之間的業務協同的需求。 但隨著供應鏈實踐的發展,如物流外包,協同計劃,柔性生產,深度營銷,產融結合等思想和實踐的執行, 使得每個供應鏈業務所涉及的不再簡簡單單的買賣雙方, 而是多方等都參與在協同業務中, 這又對供應鏈應用又提出新的挑戰, 上述兩種解決方法都面臨各自難題,而區塊鏈技術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 下面從供應鏈金融應用場景為例,來討論如何在區塊鏈技術上如何處理多方業務協作的數據交互。
供應鏈金融按照類型劃分可以分為應收類, 庫存類,預付類等幾種方式。 先從保理來說,保理是賣方將自己的應收轉讓給金融機構來獲取融資的方式。保理業務需要買方,賣方,金融機構的三方協作。 這三方不論哪方構建供應鏈金融系統,在實際業務中都很難讓各方都積極使用本方的系統,更可能的方式是由中心管理機構構建系統,三方都與此系統溝通。 這就是所謂的中心化。 區塊鏈提供一種去中心化來完成此類業務協作。它可以將下圖中業務臺賬記錄逐筆記錄在區塊鏈中,來完成各方系統的協作。
圖1. 應收保理類融資與區塊鏈
在上述業務場景中, 每個操作都是一方發起,對應一方確認, 但相關方可以查看。 通過區塊鏈可以完美的解決供應鏈金融中應收協作場景。
在貨押融資中,我們以保兌倉業務來看,也是如此。
圖2. 庫存質押與區塊鏈
在預付類的融資中, 多方業務協作類似本文就不再細述。 但這個方面難點是在征信和額度的管理上,關于如何運用區塊鏈技術對企業進行征信分析和額度管理,我們以后再專門討論。
未來區塊鏈的發展與新產品
未來區塊鏈的發展,能夠在電子貨幣及電子賬戶方面得到廣泛應用,上述協作圖中資金流轉方面(綠色線條部分)也能在區塊鏈上直接操作處理,使得上述協作流程變得更加高效流暢自然。
文瀝即將發布的交易網關(SCF Gateway) 也是按照上述流程描述, 通過部署于企業端的網關軟件系統與金融機構的業務系統進行交互協作,將企業與金融機構各類供應鏈金融模式下需要協同的數據整合集成工作標準化,加速供應鏈金融業務互聯互通。交易網關與金融機構的通訊采用與區塊鏈底層同樣的技術(非對稱加密技術),對內容進行加密,簽名傳輸。交易網關支持在非區塊鏈場景下將處理后數據放入在金融機構方。 同時支持在區塊鏈場景下如(如R3,HyperLedger,以太坊等)下的分布記賬和智能合約。交易網關應是文瀝作為領先的B2B電商供需鏈管理和供應鏈金融服務商對區塊鏈趨勢響應的首款產品,也是全球首款區塊鏈數據網關產品。
關于作者:楊宏濤(Eric Yang) 現任上海文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WelinkData)首席技術管,自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后, 主要從事在Java架構,供應鏈管理應用開發設計,供應鏈金融系統開發設計等方面業務。